近日,湖北省襄阳市档案馆立足地域气候特征,以制度、科技、分类“三维防控”体系破解季节性交替面临的难题,让几十万卷(件)档案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安然“过冬”。
针对襄阳秋冬季“寒冷干燥、温差较大”的气候特点,市档案馆修订《库房安全管理细则》,将“防有害生物、防水、防潮等”列为核心任务,做到每日监测。库房管理员在初秋季节的日常巡查中发现,因连续晴好天气,库房湿度降至38%,低于标准下限,于是立即启动加湿预案,2小时内将湿度回升至46%,防止档案出现脆化。此外,将“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制度化、常态化,每个库房严格按照“双人双锁”原则,实行“AB角”,及时关注温湿度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消除。
针对昼夜温差大,传统人工调控难以精准应对的问题,市档案馆依托新馆建设,搭建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将纸质档案存储环境控制在温度14—24℃、相对湿度45%—60%的“安全区间”,昼夜温差波动幅度不超过±2℃。今年初寒潮来袭时,系统自动启动恒温装置,即使室外气温低至3℃,库房内仍保持在16℃左右。在秋末干燥期,恒湿一体机联动运行,将湿度维持在50%左右。
针对不同档案载体对气候的耐受度各异的情况,市档案馆实施“一载体一库区”管理模式。纸质档案均存放于装有樟木板的智能调控库房中,避免纸张开裂或滋生霉菌。对于光盘、录像带等磁性载体档案,利用防磁库隔热保温功能,将温度控制在14—24℃,抵御寒冷气候对磁信号的干扰。除在各库房安装消毒净化一体机外,每年定期开展“防虫攻坚”行动,在密集架间隙投放防虫霉药物,有效遏制秋冬季害虫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