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档案史志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挖掘和保护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珍贵档案资源,重点在推动档案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成果转化运用、为民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用心、用力、用情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为全市科学决策提供高质效服务保障。
市档案史志馆与内蒙古大学开展馆校合作,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馆藏史料,研究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为提升首府文化能级提供有力的档案和学术支撑。共同推动学术理论研究,成立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分基地。助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参与编纂《“北疆文化”学术研究文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联合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路径与演进机制学术研讨会,通过交流研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深化呼和浩特地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与阐释,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呼和浩特历史》编写工作,全面、客观地记述和总结党领导呼和浩特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和经验教训。
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挖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呼和浩特地区党组织地下活动记录和烈士事迹,为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奠定了基础。实施《馆藏民国时期教育档案汇编》《日伪统治下的归绥》《伪蒙疆时期的“巴彦塔拉盟”》以及日文档案翻译等多项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填补相关史料的空白。拍摄《塞外小岗村——中滩公社“土地包产到户”纪实》《致敬英雄——抗美援朝题材微视频》,在“奔腾融媒”全区百家档案馆(室)百部红色(特色)档案微视频栏目展播。在《呼和浩特日报》开设“兰台翰墨·青城文脉”专栏,结合馆藏档案,持续刊发建城史、文化史、民族融合史等专题文章。持续开展“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史教育进校园”“方志进高校”系列主题活动,先后走进多所大中小学校,通过开展宣讲、赠送书籍、邀请师生来馆参观等方式,增进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此外,打造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示范窗口,高标准建设档案数字资源库,持续推进馆藏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工作,将数字化成果全部导入馆藏档案管理系统并向社会提供高水平查阅利用服务。档案目录先后接入全国和自治区档案查询平台,与成都市、北京市以及全区各盟市档案馆建立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机制,拓宽馆藏民生档案资源利用范围,主动办理外省市群众通过查阅平台利用档案、来电来函代查档案等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