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档案局)审定批准昌平区档案馆为“高水平数字档案馆”。这标志着昌平区档案馆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综合档案馆,在区域档案事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树立了标杆。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档案馆于2022年8月全面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于2024年12月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并成功通过项目验收。建设过程中,该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创新应用,驱动档案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依托四维网络架构(覆盖局域网、政务外网、政务专网及因特网),以档案数字资源体系化建设为核心引擎,成功构建起“1+4+N”的现代化数字档案管理体系。
该馆率先实现馆藏档案100%全文数据化转换,并建成海量汇聚、结构多元的综合数据基础库。在政务外网实现室藏档案的实时全文识别,建成室藏档案全文数据仓。通过馆室互联等方式将馆藏数据和室藏数据“汇聚”,构建全区档案全文数据湖。同时,创新档案接收模式,积极实践单套制管理,高效接收数码照片、网站网页等原生电子档案,成功构建起支撑多类型、多结构档案资源汇聚管理与长期保存的坚实数据基座。以数据为依托,有效串联并赋能档案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电子文件在线归档与接收、跨部门数据共建共享、互联网便捷查档服务、社会信息智能采集等核心子应用,最终形成以应用搭建“多维统一”、数据资源“多网融通”、档案服务“多端智联”为核心特征的综合性档案信息化解决方案。
该馆还引入数字孪生、DeepSeek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成功研发并部署了智慧编研、智能辅助鉴定、档案自动著录、三维可视化智能库房管理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打破传统关键词检索的局限,实现了基于档案内容的“全文搜索”“以文搜图”“以图搜图”“以图搜视频”“以声纹精准检索音频”“智能问答”等智能化、精准化的档案信息检索范式,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与服务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