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金塔县以档案服务农村基层治理试点为抓手,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升信息化水平,探索出一条档案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该县坚持“县级统筹指导、乡镇协调保障、村级具体实施”三级联动,选定金塔镇金大村、上杰村承接省级试点,统筹专项资金,派员驻村指导。制定完善《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清单》《村级档案保管制度》,建成村级档案库房及查档室,满足未来20—30年档案存储需要。积极推进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档案员11人,实现村级档案管理从“有人管”向“专业管”转变。
紧扣“规范归档、数字转型”目标,推进村级档案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建设,采取“县馆指导、镇村配合、发动群众、广泛搜集”的方式,全面收集整理试点村组织建设、村务管理、经济发展相关资料,整理文书档案845卷369盒2228件,专业档案2338卷,精准扶贫、基建、会计等专业档案1800余卷,实物及照片档案196件,同步编制检索目录70余册,村级档案资源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不断加快信息化步伐,优化配置档案管理电子系统,建立档案资料目录和全文数据库,形成电子目录9697条,室藏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100%,村级档案实现了“一键检索、在线查阅”。
认真梳理完善村务决策、“三资”管理、民生工程等关键领域档案目录清单,将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等关键环节全程记录、规范归档,形成覆盖决策、执行、监督全链条的长效监督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档案完整率达90%以上,群众对村务公开满意度达95%。以“规范管理服务民生、数字建档助力治理”为导向,建立“一站式”查档机制,实现低保申请、土地确权、医疗报销等13项民生事项“即查即办”,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此外,深入挖掘航天、胡杨、汉简等县域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乡村档案文化品牌,抢救性征集家谱族谱、民俗技艺、乡贤事迹、老照片、劳动工具、革命遗物等,打造村史馆、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把蕴含乡愁记忆的档案变成“活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