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一:在档案资料查阅利用方面
(一)手续不全查阅档案查借阅档案须填写《查借阅审批表》,并经领导签批同意才可以查借阅。手续不全,甚至没有手续的情况下查借阅档案,风险系数较高,尤其是处于敏感期的干部,在其处分、不定等次、不称职的情形下查阅当事人的档案,存在涂改、修改、伪造、更换档案材料的风险。另外本人及其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干部也不能查借阅当事人的档案。
(二)在工作中泄露档案中有关党和国家机密的内容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保密工作,不得随便议论和泄露档案内容,不得私自涂改、抽取或伪造档案材料。严禁擅自提供、抄录、公布或传播干部人事档案内容。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档案信息。在处理档案业务工作中的报废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打印机、复印件等设备时,要严格按照保密办法销毁,严禁私自贩卖。违者将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三)未经允许擅自复制档案资料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严禁拍摄、涂改、圈划、污损、撤换、抽取、增添档案材料,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复制档案材料。干部人事档案一般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借阅的,须经管档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办理借出手续后方可借出,借阅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限,要求限期归还。私自将材料归档或从干部人事档案里面撤出材料的,将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风险二:接收档案及档案材料方面
所谓逢进必审,要严把“入口关”。对接收的档案未能及时审核、认真审核,尤其是未做档案专项审核、缺少公务员登记表等关键性材料的档案,一旦接收,补充材料将非常困难。而且这种档案本身极有可能存在大问题(否则上一个单位怎么可能不处理呢?)严格《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规定》等要求,对收集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进行认真仔细地鉴别审查,重点审查档案材料是否对象明确、齐全完整、文字清楚、内容真实、填写规范、手续完备,以及“三龄两历”等重要信息准确。发现伪造档案材料,涂改档案内容的,须清除伪造、涂改的档案材料,对当事人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档案材料一旦进入个人档案,想撤出来就很难了。尤其是造假、伪造的档案材料,后续审核发现问题,要撤出档案,手续非常繁杂。
风险三:档案数字化管理方面
干部如果保密意识不够强,可能造成档案信息泄密、失密,虽然现在档案基本普及数字化,实现了数字化和纸质同质化,但是在利用电子档案时候,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点:
(一)超级账号登录。存在档案管理员图方便,用超级账号登录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情形。虽然确实登录方便,但也埋下隐患,因为超级账号是可以查阅所有人的档案的,包括查阅者本人的档案。
(二)随意拍照。有的单位允许干部查借阅档案时候携带手机,查阅者图方便,可能懒得抄信息,直接对档案进行拍照。将某些泄密的档案材料擅自复制出去,达到传播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