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件装订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档案的保存寿命、查阅便利性及历史凭证价值。规范的装订不仅能保护档案实体免受损坏,还能确保档案在长期管理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有序性。
装订前的准备工作
1.文件整理与筛选
完整性检查:逐一核对档案文件的构成,确保正文、附件、审批单、修改说明等相关材料无缺失。若存在复印件,需确认复印件与原件内容一致、清晰度达标,且加盖“与原件核对无误”印章及核对人签字。
顺序梳理:按照档案形成的时间顺序、逻辑关系或《档案整理规则》(GB/T11822-2020)要求,确定文件排列顺序。
剔除冗余材料:移除文件中的金属物,避免长期存放时金属氧化导致纸张腐蚀;同时剔除与档案主题无关的草稿、重复打印件等冗余内容,减少档案体积。
2.纸张处理与修复
平整处理:对于褶皱、卷曲的纸张,需用干燥的压纸机或重物压平,若纸张潮湿,需先置于通风干燥处阴干,禁止直接暴晒。
破损修复:针对边缘撕裂、孔洞、缺角的纸张,需采用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修复材料进行修补,修补过程中需避免覆盖文件字迹,确保修复后纸张平整、牢固。
尺寸统一:若档案文件尺寸差异较大,需采用折叠或托裱的方式使文件尺寸与装订标准尺寸一致。折叠时需遵循“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原则,确保折叠后文件标题、页码等关键信息可见;托裱时需使用无酸托裱纸,确保托裱后文件平整、无褶皱。
3.页码编写与目录制作
页码编写:页码需编写在档案文件的右上角,页码编写需使用耐久墨水,字体大小需适中,确保清晰可见。页码编写需连续,不得重复、遗漏或涂改,若因文件调整导致页码变动,需重新编写全部页码。
目录制作:目录需包含文件序号、文件标题、形成日期、页码范围、备注等信息,目录格式需符合档案管理标准,字迹需清晰、规范,不得使用易褪色墨水。目录通常需单独装订成册,或与档案文件一同装订在首页,便于查阅时快速定位文件。
档案文件装订的核心要求
1.装订材料的选择要求
装订材料是影响档案保存寿命的关键因素,需优先选择无酸、无碱、无荧光的档案专用材料,避免使用易腐蚀、易老化的普通材料,防止对档案纸张和字迹造成损害。
装订线:需使用档案专用棉线或亚麻线,禁止使用尼龙线、塑料线或普通棉线。棉线颜色以白色或浅色为宜,避免颜色渗透污染纸张。
装订针/钉:若采用针钉装订,需使用无酸镀镍铁钉或不锈钢钉,禁止使用普通铁钉或订书钉。对于永久保存的档案,建议优先采用线装方式,避免使用针钉装订。
粘合剂:若采用胶装方式,需使用档案专用无酸胶水,禁止使用普通胶水或双面胶。胶水需涂抹均匀,避免过量导致纸张粘连或胶水渗透至文件正面。
封面与封底:封面和封底需使用无酸纸板或档案专用封面纸,颜色以浅灰色、米白色等中性色为宜,避免使用深色或鲜艳颜色。封面需标注档案名称、年度、保管期限、全宗号、目录号、卷号等信息,标注位置需统一,字迹需清晰、规范。
2.装订位置的规范要求
装订位置需根据档案文件的尺寸、厚度及装订方式确定,确保装订后文件翻阅顺畅,且不会因装订位置不当导致文件边缘磨损或字迹遮挡。
线装方式:常见的线装方式包括“三孔一线”“四孔一线”,其中“三孔一线”为最常用的标准方式。
孔距:三个孔之间的距离需均匀,中间孔与上下孔的距离通常为80-100mm;
边距:上下孔距离文件上下边缘的距离为20-25mm,中间孔位于文件垂直中线位置;
孔径:孔径大小需与装订线粗细匹配,通常为2-3mm,避免孔径过大导致纸张松动或孔径过小导致纸张撕裂。
针钉装订方式:适用于较薄的档案文件,常见的有骑马钉和平钉两种:
骑马钉:装订位置在文件折痕处,钉脚需向内折叠,避免突出刮伤其他档案;
平钉:装订位置在文件左侧边缘,距离边缘10-15mm,钉脚需平压在纸张背面,不得翘起。
胶装方式:适用于页数较多的档案文件,装订位置在文件左侧边缘,胶层宽度需均匀,确保每一页都能牢固粘贴在书脊上,不得出现脱页现象。
3.装订牢固度的要求
装订牢固度是确保档案长期保存的关键,需保证档案在正常查阅、搬运、存放过程中不出现脱页、散页、装订线断裂等问题。
线装牢固度:装订线需松紧适度,过松易导致文件松动,过紧易导致纸张变形;线结需打在文件背面,不得外露,避免线结磨损或勾挂其他档案;若文件厚度超过20mm,需在装订线穿过的位置加装无酸纸衬垫,增强纸张承受力,防止纸张撕裂。
针钉牢固度:针钉需完全穿透所有文件纸张,钉脚需充分折叠或压平,不得出现松动、脱落现象;对于页数较多的文件,建议采用双钉装订,增强牢固度。
胶装牢固度:胶层需完全覆盖文件左侧边缘,不得出现漏胶、断胶现象;胶装后需放置在压书机下加压,保持2-4小时,确保胶层充分固化,避免后期脱页;胶装后的档案需静置24小时后再进行翻阅,防止胶层未固化导致脱页。
4.外观规范要求
装订后的档案外观需整洁、统一,符合档案管理的视觉规范,便于档案的整理、存放和查阅。
平整度:档案整体需平整,无褶皱、卷曲、凸起现象,封面与封底需与文件正文对齐,不得出现封面歪斜、正文突出等情况;若采用线装或胶装,书脊需平整、无变形,避免出现鼓包、凹陷。
整洁度:装订过程中需保持文件清洁,不得在文件上留下墨水污渍、胶水痕迹、指纹等污染物;装订材料不得溢出至文件正面或边缘,若出现溢出需及时用干净的无酸纸巾擦拭干净。
统一性:同一全宗、同一类别、同一保管期限的档案,需采用相同的装订方式、装订材料和外观格式,确保档案整体风格统一,便于档案的分类管理和查阅。
常见装订方式的操作规范
1.三孔一线装订(适用于永久保存的档案)
打孔:使用档案专用打孔机,按照“三孔一线”的位置要求打孔,打孔时需将文件对齐,避免出现孔位偏移;若文件厚度超过15mm,需分批次打孔,防止打孔机压力不足导致孔位不规整。
穿线:将档案专用棉线剪成约60-80cm长,从中间孔的背面穿入,留出约10cm的线尾;然后将线分别穿入上下两个孔,从正面穿出;再将线从中间孔的正面穿入,与线尾在背面打结,确保线结牢固,最后将多余的线尾剪去。
固定:若文件厚度较大,需在中间孔与上下孔之间的线道处粘贴无酸棉纸条,增强线道的牢固度,防止纸张撕裂;最后检查线装是否平整,若存在线道歪斜或纸张松动,需重新调整。
2.胶装(适用于页数较多的定期保存档案)
整理文件:将文件按顺序整理整齐,用夹子固定左侧边缘,确保文件无歪斜、无错位;若文件边缘不平整,需用切纸机将左侧边缘裁切整齐,确保胶层能均匀覆盖。
涂胶:使用档案专用热熔胶机,将热熔胶加热至融化状态,然后将文件左侧边缘贴近胶机出胶口,匀速移动文件,使胶层均匀涂抹在文件边缘;涂胶过程中需避免胶层溢出至文件正面,若出现溢出需及时用无酸纸巾擦拭。
加压固化:涂胶后立即将文件放入压书机,调整压力至5-10kg,保持2-4小时,确保胶层充分固化;固化完成后,将封面和封底粘贴在文件的前后两侧,再次放入压书机加压30分钟,确保封面粘贴牢固。
修整:胶装完成后,检查档案是否存在脱页、封面歪斜等问题,若存在需重新处理;最后用切纸机将档案的上下边缘和右侧边缘裁切整齐,确保档案外观整洁。
3.骑马钉装订(适用于薄档案、临时档案)
折页:将文件按页码顺序整理整齐,沿中间位置对折,对折后用压纸机压平折痕,避免折痕松动。
装订:使用骑马钉装订机,将对折后的文件放入装订机的卡槽中,调整钉的位置,按下装订机按钮,将钉穿透文件;装订后检查钉脚是否向内折叠,若钉脚外露,需用钉脚压平器将钉脚压平,避免刮伤手指或其他档案。
检查:装订完成后,翻阅文件检查是否存在页码错乱、脱页现象,若存在需重新装订;最后将档案的上下边缘和右侧边缘裁切整齐,确保外观整洁。
装订后的质量检验
1.完整性检验
核对档案文件的页码是否连续,有无重复、遗漏或涂改;
检查文件的正文、附件、审批单等相关材料是否齐全,有无缺失;
确认目录与文件内容是否对应,目录中的页码范围是否与实际文件页码一致。
2.牢固度检验
轻轻翻阅档案,检查是否存在脱页、散页现象,装订线或胶层是否松动;
对线装档案,用手轻轻拉扯装订线,检查线结是否牢固,线道处纸张是否有撕裂迹象;
对胶装档案,用手捏住文件边缘轻轻晃动,检查胶层是否有开裂、脱页现象;
对针钉装订档案,检查钉脚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脱落迹象。
3.外观检验
检查档案整体是否平整,有无褶皱、卷曲、凸起现象,封面与封底是否对齐;
查看文件表面是否清洁,有无墨水污渍、胶水痕迹、指纹等污染物;
确认装订位置是否规范,装订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档案封面的标注信息是否完整、清晰、规范。
4.保存适应性检验
检查装订后的档案是否能顺利放入对应的档案盒中,档案盒与档案之间是否有适当的间隙;
模拟档案的日常查阅和搬运过程,检查档案在移动过程中是否稳定,有无脱页、散页风险;
对于永久保存的档案,需抽样进行耐久性测试,确保档案能长期保存。
档案文件装订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装订:装订时需根据档案的页数和厚度选择合适的装订方式,避免对薄档案采用复杂的线装方式,或对厚档案采用针钉装订。
保护字迹安全:装订过程中需避免装订线、针钉或胶水覆盖文件字迹,若文件字迹为易褪色墨水,需先对字迹进行加固处理,再进行装订,防止字迹模糊或消失。
控制环境因素:装订操作需在干燥、清洁、通风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胶水,或在灰尘较多的环境中操作。
做好操作记录:装订完成后,需填写《档案装订记录表》,记录档案的全宗号、目录号、卷号、装订方式、装订材料、装订人、装订日期、质量检验结果等信息,便于后续档案管理和追溯。
定期维护检查:对于已装订的档案,需定期进行维护检查,查看装订线是否松动、胶层是否老化、针钉是否生锈等,若发现问题需及时修复,确保档案长期保存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