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线
2025年面授班
2025年档案培训面授班 2025年档案培训计划 25年档案高级研修班 2025年档案修裱班
2025年网络班
2025年档案人员岗位培训 2025年档案人才培养高研班 2025年档案职称辅导班 专业档案培训专题
在线试听
文书档案整理试听 人事档案管理试听 工程档案试听 档号编制规则试听
服务知识
底部
留言咨询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档案管理培训信息网
手机:13241838330
手机:18601298758
固话:010-62700072
传真:010-62700072
邮箱:2087217266@qq.com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8号4层4018
底部
详细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知识 >> 详细内容

从前期准备到后续管理及特殊类型档案移交要点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10-14  阅读:10155次

档案作为记录单位历史、承载重要信息的核心载体,其移交工作是档案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规范、严谨的档案移交不仅能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与可用性,还能为后续档案利用、保管及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然而,档案移交涉及前期整理、过程核验、手续办理及后续跟踪等多个环节,任一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档案丢失、损坏或信息失真。

档案移交前准备

(一)档案整理:确保“完整、准确、规范”

1.完整性核查:无缺失、无遗漏

移交前需对照档案形成清单(如文书档案的收发文登记簿、会计档案的凭证/账簿目录、基建档案的项目资料清单等),逐份、逐卷核对档案是否完整。需特别注意:

零散档案的归集:避免因部门人员变动、工作交接遗漏导致的零散文件未入卷,如会议纪要附件、合同补充协议、审批流程单等;

特殊载体档案的纳入:除纸质档案外,电子档案(如扫描件、原始电子文档)、声像档案(照片、视频、录音)、实物档案(奖牌、印章、样品)需单独整理并标注关联关系,避免遗漏;

跨年度/跨项目档案的衔接: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档案(如基建项目、科研项目),需确认各阶段档案(前期审批、中期执行、后期验收)是否连贯,无断档。

2.准确性校验:信息无错漏、关联无偏差

档案内容准确性:检查档案正文与附件是否匹配,审批签字、日期是否完整,数据、图表是否清晰无涂改;

著录信息准确性:档案目录中的档号、题名、形成单位、形成日期、页数、保管期限等著录项需与档案实体一致,避免“张冠李戴”(如档号写错、题名与内容不符);

分类准确性:需按照单位档案分类方案(如文书档案按年度-机构/问题分类、会计档案按年度-类型分类)对档案进行整理,确保分类逻辑一致,便于后续检索。

3.装订与装具:符合保管规范

纸质档案装订:需采用无酸纸装订(避免金属装订物生锈损坏档案),装订要整齐牢固,不压字、不脱页;对于页数较多的档案(如会议记录、项目报告),可采用“三孔一线”装订或盒装;

装具选择:档案盒需符合国家标准(如厚度3cm、5cm),材质为无酸纸或牛皮纸,盒面需清晰标注档号、题名、保管期限、形成年度等信息;电子档案需存储在专用移动硬盘(建议备份2份,一份移交、一份留存),硬盘需标注档案名称、形成单位、移交日期;

特殊档案处理:破损、霉变的档案需先进行修复(如托裱、消毒),再移交;超大尺寸档案(如工程图纸、奖状)需折叠整齐或卷装,避免折痕损坏。

(二)移交方案:明确“谁移交、移交谁、怎么交”

1.确定移交主体与接收主体

移交主体:需明确具体的移交部门(如行政部、财务部、项目部)及移交人(需具备档案管理资质,熟悉移交档案内容);

接收主体:需确认接收单位(如单位内部档案室、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档案馆)及接收人(需提前沟通接收要求,如档案格式、著录标准);

特殊情况:若移交涉及跨单位(如子公司向总公司移交、项目结束后向建设单位移交),需提前签订《档案移交协议》,明确双方权责(如移交范围、移交时间、质量要求、违约责任)。

2.制定移交计划:细化时间与流程

时间节点:需明确“整理完成时间、预核验时间、正式移交时间”,避免拖延;

流程分工:需细化各环节责任人及操作步骤,如“移交人负责档案整理与目录编制,部门负责人负责内容审核,档案管理员负责预核验,接收人负责最终验收”;

应急方案: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接收方对档案质量有异议、档案缺失需补充),制定应对措施(如预留补充整理时间、明确补全责任主体)。

3.编制移交材料:清晰呈现移交内容

核心材料:需准备《档案移交清册》(含纸质版与电子版),清册需按档案类型分类编制,每类档案需标注“序号、档号、题名、形成日期、页数、保管期限、备注”,并由移交人、审核人签字确认;

辅助材料:若移交档案涉及特殊内容(如涉密档案、敏感信息档案),需额外准备《涉密档案移交登记表》(标注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若为电子档案,需提供《电子档案元数据清单》(含文件名、格式、大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存储路径);

材料审核:移交材料需经移交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确保内容真实、完整,避免因审核疏漏导致后续争议。

档案移交过程操作

(一)档案核验:逐份核对,不留隐患

1.确保清单与实体一致

逐卷/逐件核验:接收人需对照《档案移交清册》,逐份检查档案实体的档号、题名、页数、保管期限是否与清册一致,重点关注“三个匹配”:

①档号匹配:档案盒标注的档号与清册档号一致;

②内容匹配:档案正文与清册题名描述一致(如清册写“202X年年度总结”,档案实体需为对应年度的总结文件);

③数量匹配:清册标注的页数、件数与实际清点结果一致(如清册写“10页”,实际清点需为10页,无缺页、多页);

电子档案核验:需检查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如是否能正常打开、无损坏)、格式是否符合接收要求(如PDF/A格式用于长期保存)、元数据是否完整;同时需核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联关系(如扫描件是否与纸质原件一致,无漏扫、错扫)。

2.确保档案符合接收标准

合规性核验:检查档案分类、装订、装具是否符合接收方要求(如档案馆可能要求档案盒采用特定材质、著录项需符合《档案著录规则》);

安全性核验:检查档案是否存在破损、霉变、虫蛀、涂改等问题,涉密档案需检查密封是否完好、密级标注是否清晰,电子档案需进行病毒查杀(避免携带恶意软件损坏接收方系统);

异议处理:若核验中发现问题(如档案缺失、著录错误、装订不规范),需当场记录在《档案移交核验记录表》中,明确整改要求(如“X月X日前补全缺失档案”“重新装订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整改完成后重新核验,直至合格。

(二)交接手续:规范签字,明确责任

1.现场交接:当面确认,避免推诿

交接双方需在同一现场完成档案移交,移交人需向接收人简要介绍档案的形成背景、重点内容及特殊情况(如“某份合同有补充协议,已单独整理在同一档案盒中”);

接收人需在接收后当场清点档案数量,确认无问题后,双方在《档案移交清册》《档案移交核验记录表》上签字并注明日期;若涉及电子档案,需在《电子档案移交登记表》上注明硬盘编号、存储内容、是否可正常读取等信息。

2.涉密档案交接: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交接场所:需选择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如保密室),避免在公开办公区域交接;

人员要求:交接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保密资质,严禁无关人员在场;

手续额外要求:需填写《涉密档案交接登记簿》,注明密级、交接时间、交接人员身份证号,并由双方单位保密负责人签字确认;涉密电子档案需通过加密U盘或专用保密传输系统移交,避免网络传输泄露。

(三)档案搬运:安全防护,避免损坏

1.搬运前防护

档案包装:纸质档案需用纸箱或档案专用搬运箱包装,箱内用泡沫或软纸填充,避免搬运过程中碰撞损坏;电子档案硬盘需放入防震包装盒,避免挤压、摔落;

搬运工具:优先使用带减震功能的推车,避免人工搬运时因体力不支导致档案掉落;若档案数量较多,需安排专人负责搬运监督,避免混乱。

2.搬运过程监管

全程跟踪:移交人需全程陪同搬运,确保档案不脱离监管范围,避免丢失或被调换;

特殊天气防护:若遇雨天、雪天,需对档案包装进行防水处理(如套防水袋),避免雨水浸湿档案;

搬运路线规划:选择畅通、无障碍物的路线,避免经过潮湿、高温、粉尘多的区域(如卫生间、锅炉房、施工区域),防止档案受潮、受热、沾染灰尘。

档案移交后管理

档案移交完成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后续的“材料归档、问题跟踪、信息反馈”能确保移交工作形成闭环,为档案的长期保管与利用提供支撑。

(一)移交材料归档:留存凭证,便于追溯

1.移交方材料归档

需将《档案移交清册》(双方签字版)、《档案移交核验记录表》、《档案移交协议》(若有)、《涉密档案交接登记簿》(若有)等材料整理归档,作为移交工作的凭证,保存期限需与移交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致(如永久保管的档案,移交材料也需永久保存);

电子档案移交后,移交方需留存备份件(至少1份),并在《电子档案备份登记表》中记录备份时间、存储位置、责任人,定期检查备份文件的可读性(如每半年打开核验一次)。

2.接收方材料归档

需将移交材料与接收的档案一并管理,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关联“移交信息”(如在档案条目下标注“移交单位、移交日期、移交人”),便于后续查询档案来源;

若接收的档案需重新整理(如调整分类、补充著录),需在《档案整理记录表》中记录整理内容、时间、责任人,确保整理过程可追溯。

(二)问题跟踪: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1.未完成事项跟进

若移交时存在未整改的问题(如缺失档案需补全、电子档案格式需转换),接收方需建立《问题跟踪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完成时间,定期向移交方催办(如每周沟通一次进展);

整改完成后,双方需现场核验,在台账中注明“已完成”并签字确认,避免问题拖延。

2.档案后续检查

接收方需在移交后1个月内,对接收的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如抽查纸质档案的完整性、电子档案的可读性),发现问题及时与移交方沟通解决;

若涉及跨单位移交,双方需在移交后3个月内进行一次“回头看”,确认档案保管状况良好,无遗漏或损坏。

(三)信息反馈:总结经验,优化流程

1.移交工作总结

移交方与接收方需在移交完成后1周内,分别撰写《档案移交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移交工作的基本情况(如移交档案数量、类型)、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经验教训;

总结需提交双方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为后续类似移交工作提供参考(如优化整理流程、提前明确接收标准)。

2.流程优化建议

若移交过程中发现制度漏洞(如档案分类方案不清晰、移交材料不规范),需及时向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优化建议(如修订《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移交操作细则》);

对于频繁发生的问题(如电子档案格式不符),可制定“标准化模板”(如提供电子档案格式要求清单、著录项填写示例),减少后续移交中的失误。

特殊类型档案移交的额外注意事项

(一)涉密档案:严守保密规定

移交前需经单位保密部门审批,出具《涉密档案移交审批单》;

移交过程中需全程保密,严禁拍照、录音、复印涉密内容;

接收方需将涉密档案存入专用保密柜,设置双人双锁管理,定期检查保密设施(如门禁、监控、温湿度控制)。

(二)电子档案:保障安全性与可读性

需采用符合长期保存要求的格式(如文书档案用PDF/A,图片档案用TIFF,视频档案用MP4),避免使用易失效的格式(如DOC、PPT);

需移交“原始电子文件”(如Word文档)和“归档电子文件”(如PDF/A格式),两者关联存储;

若电子档案涉及知识产权(如软件、设计方案),需在移交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避免法律纠纷。

(三)基建档案:注重关联性与完整性

需按项目阶段(前期准备、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整理档案,确保各阶段档案关联(如施工图纸与验收报告对应);

需移交原件(如工程合同原件、验收证书原件),复印件需注明“与原件一致”并加盖移交单位公章;

大型基建项目的档案(如桥梁、厂房),需移交对应的电子图纸(如CAD格式),并确保图纸与实物一致(如标注尺寸、材质)。

(四)会计档案:符合财务规范

需按“年度-类型”分类(如202X年-会计凭证、202X年-会计账簿、202X年-财务报告),凭证需按编号顺序整理,附件齐全(如发票、银行回单);

移交前需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出具《会计档案移交审核意见》,确认档案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

电子会计档案需与纸质档案一一对应,移交时需提供财务软件的备份文件(如账套备份),确保可在接收方系统中恢复。


上一篇: 档案销毁的规范流程、核心原则与风险防控
下一篇: 人事档案鉴别与审核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Copyright © 2008-2036 档案管理培训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24小时服务热线:13241838330/18601296758固定电话:010-62700072  报名邮箱:
2087217266@qq.com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企业档案管理培训  人事档案管理培训  会计档案管理培训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  档案室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学习交流QQ群 :869546062    档案服务公司QQ联盟群:908606669

档案教育培训总部地址:北京大学南门科城大厦附楼208室
山东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与齐州路中建锦绣广场2号楼1209室
适用于18岁以上成人
京ICP备1402332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382号

收缩
  • QQ咨询

  • 档案管理信息网
  • 档案管理信息网
  • 档案管理信息网
  • 电话咨询

  • 1860129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