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文件资料如潮水般涌来,对于企业、机构乃至个人而言,有效的文件管理至关重要。而归档文件整理作为文件管理的核心环节,其规范、科学的操作流程直接关系到文件的保管质量与利用效率。
归档文件收集
归档文件收集是立卷整理的首要环节,需依照立卷归档类目,将一个年度内需要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完整收集,同时剔除无需归档的文件。国家档案局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应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像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文件,以及对本单位工作、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都属于归档范畴。
无需归档的文件材料通常涵盖重份文件、事务性通知、一般文件的历次修改稿、上级机关普发供参阅且不办理的文件、机关内部互相抄送的非长期保管文件等。并且,归档文件原则上应为原件,若原件缺失,具有凭证和查考价值的复印件(需加盖发文单位或归档单位公章)也可归档。
归档文件分类
(一)按“年度-问题”分类
众多单位形成的档案,常采用“年度-问题”分类法。即同一年度同一单位产生的文件,可组成一卷或多卷,其中针对同一问题的文件材料归置一处,不同问题的文件避免混杂。对于跨年度文件,一般以文件签发日期判定所属年度;跨年度的会议文件归入闭幕年;跨年度办理的文件归入办结年。计划、总结、预算、统计报表、表彰先进以及法规性文件等,按文件签发日期确定所属年度。若文件形成年度难以考证,则将归档年度记为其年度,并在附注项加以说明。《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强调,机关应按照分类方案对归档文件进行分类,确保档案分类的科学性与稳定性。
(二)按“年度-机构”分类
该分类方式是在年度分类基础上,依据发文机关或承办部门将文件分开立卷。此方法有助于清晰呈现各机构的工作成果与业务往来,方便按机构查询和管理文件。例如,某大型企业按照不同部门进行文件分类,能迅速定位各部门特定年度的文件资料,提升工作效率。
(三)按“年度-保管期限”分类
同样基于年度分类,将不同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等)的文件分别立卷。当成套性较强的文件不宜拆分时,保管期限按其中最长归档期限的文件确定。保管期限的划分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如《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对不同类型文件的保管期限作出明确界定,为文件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归档文件组卷
组卷需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维持其有机联系,综合事由、文件类型等因素进行操作。一般来说,卷内文件以50-100页较为适宜,最多不超过200页。若卷内文件页数过多,可拆分为两卷;页数过少时,可将几卷合并为一卷。以科技档案为例,科研课题、建设项目、设备仪器方面的科技文件,通常按课题、工程项目、台(套)等分别组卷,管理性科技文件则放入所针对的项目文件中,按阶段或年度组卷。这样的组卷方式能更好地体现文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便于后续查阅和利用。
归档文件排序及编号
(一)排序
同一卷内的文件材料排序方式多样,可依据时间顺序、文件连续性或重要程度进行。具体而言,正文在前,附件在后;正本在前,定稿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不同语言文字的文本,若无特殊规定,汉文文本在前,少数民族文字文本在后,或中文本在前,外文本在后;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有文件处理单的,文件处理单在前,收文在后;有发文稿纸的,文件正本在前,发文稿纸和定稿在后。合理的排序能使卷内文件条理清晰,方便快速查找所需文件。
(二)编号
卷内文件需重新逐页编写页码,从1开始,采用流水号形式。正面页码编写在右上角空白处,反面页码编写在左上角空白处,正反面有内容的均需编号。规范的页码编号为文件的查阅和管理提供了便利,确保文件顺序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归档文件修整与编目
对于已经破损的归档文件,应依照《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22)进行修复后再归档;若文件字迹模糊或易退变,需复制并将原件、复印件一并归档。声像载体图像不清晰、电子文件无法被识别的,应剔除或更替后再归档。此外,归档前需去除纸张上的金属物,如铁质订书钉、曲别针等,防止金属物氧化损坏文件;对过大的纸张进行折叠,字面朝里;对过小的纸张粘贴在A4纸上进行托附,使文件规格统一,便于保管和整理。
学位档案的目录依据研究生院要求制作,文书档案及其他教学档案则须编制《归档文件目录》,目录详细到件,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填写后打印一并装袋。著录项目包含案卷号、件号、责任者、文号、正题名、归档单位、时间、页数、密级和附注等。其中,案卷号按年度-单位-编号拟写;件号是文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顺序号,从“1”开始标注;责任者为文件的发文机关、签署者或署名者,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号即文件的发文字号,无文号则空白;正题名即文件标题,若原标题不完整或无法揭示文件内容,可自拟标题并注明;归档单位为文件形成单位全称;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文件形成的年月日;密级按文件公开类别标注。准确、详细的编目为文件的检索和利用提供了关键索引,极大提升了文件管理的效率。
案卷封面填写
文件整理、录入、查验完毕后,同一案卷的文件装入一个档案袋。档案袋上第一栏填写归档单位名称,第二栏填写案卷标题,档案袋中的档号、保管期限等其他项也必须填写完整。清晰准确的案卷封面信息,使档案的基本内容一目了然,方便档案的存放、查找和识别。
归档文件装盒
案卷的档案袋根据厚度装入档案盒,在档案盒脊填写盒内所装档案资料的案卷号。研究生学位档案还需填写档案盒封面,其中序号一列填写对应卷号。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以确保档案的长期保存。档案盒的外形尺寸及盒脊项目设置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如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盒脊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根据需要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规范的装盒操作不仅能保护档案文件,还能使档案存储更加整齐有序,便于库房管理。
档案移交
各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材料时,必须制作移交目录并签字、标明移交日期,一式两份作为移交凭证,经交接双方签字后留底备查。规范的档案移交流程,确保了档案所有权的顺利转移,同时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保障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档案补遗或修正
归档后若发现文件有遗漏或错误等问题,归档单位应将更正后的档案材料补归档,原档案材料不得撤销、替换,立卷人和检查人需在《备考表》上如实记录签字一并归档。这一环节保证了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档案能够真实反映历史事实,为后续的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步骤都紧密相连、不可或缺。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和操作流程,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实现档案的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为单位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