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管理中,文书档案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尤其是涉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核心事务、机密信息或历史凭证的文书档案,其安全保障更是重中之重。保证文书档案的安全性需从物理安全、信息安全、制度安全、人员管理等多维度构建防护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筑牢实体与存储环境防线
文书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者的物理安全需求不同,但都需通过环境管控和硬件防护降低风险。
1.纸质档案的物理安全
(1)存储环境管理
档案库房需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保持恒温(14-24℃)、恒湿(45%-60%),安装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避免潮湿导致纸张霉变、干燥引发脆化。
配备防火设备(如气体灭火器、烟感报警器),严禁明火,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同时做好防虫(放置防虫药剂,定期熏蒸)、防鼠(安装防鼠板、使用捕鼠设备)、防尘(定期清洁,档案盒密封)措施。
库房应具备防盗功能,如安装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红外报警装置,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
(2)实体保管规范
纸质档案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盒、档案柜(如防磁柜、铁皮柜),避免使用易腐蚀的材料;重要档案可采用密封袋或真空包装,延缓老化。
搬运和查阅时轻拿轻放,避免折叠、涂改、污损;定期对档案进行修复(如修补撕裂纸张、字迹加固),对破损严重的档案及时进行数字化备份和抢救性修复。
2.电子档案的物理安全
(1)存储介质防护
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如硬盘、U盘、光盘)需存放在防磁、防潮、防高温的环境中,定期检查介质状态(如硬盘坏道检测、光盘读取测试),避免因介质老化导致数据丢失。
重要电子档案需采用“多介质备份”,如同时存储在本地服务器、异地备份硬盘、云存储(需选择加密级云服务),并定期校验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避免使用非涉密设备处理涉密电子档案,防止交叉感染或信息泄露。
防范数据泄露与篡改
文书档案中常包含敏感信息(如商业机密、个人隐私、政务机密),需通过技术手段和流程设计保障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滥用。
1.访问权限
建立“分级授权”机制:根据档案的密级(如绝密、机密、秘密、公开)和使用需求,为不同岗位人员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如只读、修改、删除、下载),例如:普通员工仅可查阅公开档案,管理层可查阅部门内部档案,档案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但需留痕记录。
电子档案系统需设置强密码策略(如定期更换、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符号),并采用双因素认证(如密码+验证码/指纹),防止账号被盗。
2.技术防护措施
加密技术:对涉密电子档案进行全程加密,包括存储加密(如硬盘加密、文件加密)和传输加密(如使用VPN、SSL协议),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无法被破解。
防篡改与溯源:通过区块链技术或电子签章系统,为电子档案添加时间戳和防伪标识,一旦被篡改可立即察觉;同时记录所有操作日志(如谁、何时、操作了哪份档案),实现全程可追溯。
病毒与网络防护:电子档案系统需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限制外部设备(如U盘)接入,防止恶意软件入侵。
3.涉密档案的特殊管理
涉密文书档案需单独存放,纸质档案放入密码柜或保密库房,电子档案存储在涉密服务器,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
查阅、复制涉密档案需严格审批,且不得带出保密场所;销毁涉密档案需使用专业设备(如碎纸机达到保密级别),并由两人以上监销,确保信息彻底销毁。
以规范流程降低人为风险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文书档案安全的基础,需通过明确责任、规范流程减少疏漏。
1.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收集环节:明确文书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确保应归档文件不遗漏,同时剔除无效或重复文件,避免冗余信息带来的管理风险。
整理与鉴定环节: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档案分类、编号、编目,准确划分保管期限,对到期档案进行鉴定,确需销毁的需经审批并记录销毁清单,防止误销重要档案。
利用与归还环节:规范档案借阅流程,明确借阅期限,到期未还及时催还;借阅者需签署保密协议,禁止私自复制、传播档案内容;归还时检查档案是否完好,避免污损或缺失。
2.应急管理制度
制定《档案安全应急预案》,针对火灾、水灾、地震、数据泄露等突发事件,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如人员疏散、档案转移、数据恢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快速止损。
建立档案损坏修复机制,与专业档案修复机构合作,对受损档案及时进行技术修复,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强化安全意识与专业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安全管理效果,需通过培训和监督提升其责任意识和操作规范。
1.岗位责任与培训
明确档案管理员的安全职责,签订《档案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内容包括档案法律法规(如《档案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安全操作规范(如加密技术使用、应急处理)、保密意识教育等。
对于接触涉密档案的人员,需进行背景审查,确保其政治素质和保密意识达标,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2.监督与考核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如库房环境、权限设置、操作日志),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引入外部审计,对涉密档案管理进行专项评估。
将档案安全纳入绩效考核,对严格执行制度、避免安全事故的人员予以奖励;对因失职导致档案损坏、泄露的,追究相应责任。
文书档案的安全性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结合技术防护、制度规范、人员管理形成“物理+信息+制度+人员”的立体防护网。只有从档案的产生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闭环管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丢失、泄露、损坏风险,确保文书档案的历史凭证价值和现实利用价值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