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定义
(一)档案著录
档案著录,是对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等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也可表述为,为实现档案资源的检索与管理,针对档案内容、结构、背景或管理活动展开分析、选择、组织以及记录的工作。它聚焦于单件档案或单卷档案,精准提取其关键特征并加以记录。举例而言,对于一份政府文件档案,著录时需详细记录全宗号(用以明确档案所属的立档单位)、年度(文件形成的年份)、档案门类代码(如行政文件、业务文件等分类标识)、保管期限(规定该文件需保存的时长)、文号(文件的编号,便于查找与识别)、题名(文件的标题,直观反映主题)、责任者(文件的撰写或发布主体,可能是个人、部门等)、文件形成时间(精确到年月日)、页数(档案的物理页数)、人名(若文件涉及特定人物,需记录相关人名)、载体形态(如纸质、电子文档等)等项目。这些项目整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档案著录的条目。
(二)档案编目
档案编目,是依照特定规则实施档案著录,并将所形成的条目有序组织成目录的过程 。其核心在于,在完成档案著录获取条目之后,对这些条目进行系统性的编排,构建起可供高效检索的目录体系。比如,在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中,编目人员需将众多已著录的文件条目,依据档案的类别(如财务档案、人事档案、业务档案等)、时间顺序、重要程度等规则进行分类排序,形成清晰的档案目录,像财务档案目录可能按年份和账目类型细分,人事档案目录则按员工入职时间和部门进行编排,从而方便档案管理人员与使用者快速定位所需档案。
操作重点差异
(一)档案著录的操作要点
档案著录的关键在于全面且精准地捕捉档案的特征信息。根据《档案著录规则》,著录项目涵盖标识、背景、内容与结构、查阅与利用控制、相关档案材料、附注、著录控制 7 大项,总计 35 个小项 。每一项著录内容都如同拼图的一块,共同拼凑出档案的完整信息画面。在著录一份科研项目档案时,除了常规的基本信息,还需详细记录项目的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关键成果等内容与结构信息,以及项目涉及的合作单位、经费来源等背景信息。著录过程中,要求著录人员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确保信息提取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不放过任何关键细节,为后续的编目与检索奠定坚实基础。
(二)档案编目的操作要点
档案编目侧重于对著录生成的条目进行有序化组织。在进行编目时,需严格遵循特定规则,将大量零散的条目整合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目录。以一个综合性档案馆为例,编目人员会根据档案的历史时期、地域范围、主题分类等多种因素,对条目进行分类编排。对于历史档案,可能按朝代或重大历史事件划分;对于地方档案,会依据地域进行区分;对于主题性档案,如教育专题档案,会围绕教育政策、学校建设、教学成果等主题板块进行组织。通过这样的有序编排,使用者能够依据目录的指引,迅速定位到所需档案的大致范围,进而找到具体档案,极大提升了档案检索的效率。
成果形式不同
(一)档案著录的成果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档案著录一般借助计算机的电子表格工具,或者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来完成,最终成果存储于数据库软件之中 。著录的直接产出是数据库内一个个独立的条目,这些条目宛如信息的 “细胞”,各自承载着一份档案的关键特征信息。这些分散的条目虽然包含丰富信息,但在未经过进一步组织之前,犹如散落在各处的珍珠,难以发挥出整体的检索效能,不过它们却是后续编目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素材。
(二)档案编目的成果
档案编目的成果是目录,这是一种成型的、具备强大检索功能的工具 。目录可以呈现为传统的纸质目录形式,方便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直接翻阅查找;也可以是电子目录,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快速检索与查询。电子目录在现代档案管理中应用愈发广泛,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关键词搜索、条件筛选等多种方式,迅速定位到目标档案条目,大大缩短了检索时间。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目录,都是将著录条目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整合而成,使原本零散的档案信息变得条理清晰,为档案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便捷途径。
紧密联系
(一)著录是编目的基础
档案编目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档案著录为前提条件。没有对档案进行全面、细致的著录,就无法获取反映档案特征的条目,后续的条目组织与编排也就成了无米之炊。可以说,著录是为编目提供 “原材料” 的关键环节。例如,在一个新建的企业档案库中,如果没有对每一份文件进行著录,明确其各项特征信息,编目人员将无从下手,无法构建起有序的档案目录体系,档案的检索与利用也将陷入困境。只有通过扎实的著录工作,获取充足、准确的档案特征信息,编目工作才能依据这些信息,按照既定规则进行目录的构建。
(二)编目是著录的延伸和深化
著录所形成的条目,在初始状态下是零散无序的,这些孤立的条目难以直接为档案检索提供高效服务。此时,编目工作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编目将零散的条目进行系统化整合,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主题分类、重要程度等,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条目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层次分明、便于查询的目录体系。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档案信息的有序性,更大大提高了档案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图书馆的图书编目为例,每一本书都有著录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分类号等),但只有通过编目将这些著录信息按照图书分类法进行编排,形成书目索引,读者才能快速找到所需图书。同样,档案编目也是对著录工作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与提升,使档案信息能够更好地被利用。
(三)二者共同服务于档案检索与管理
无论是档案著录还是档案编目,二者虽在操作流程与成果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的最终目标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检索与科学管理 。著录工作确保了档案信息能够被准确、完整地提取并记录下来,为档案的管理与检索提供了原始数据支持;编目工作则通过对著录信息的有序组织,使档案信息能够以更便捷、高效的方式被检索与利用。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从档案的接收、整理,到存储、查询与利用,著录与编目贯穿始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档案检索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档案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