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档案作为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因素影响,常出现破损、老化等状况。为延长其寿命,确保档案信息完整,科学规范的修复流程至关重要。纸质档案修复流程涵盖修复前准备、修复操作、修复后处理三大阶段。
一、修复前准备
(一)档案状况评估
外观检查:全面查看档案纸张是否有破损(如撕裂、孔洞、残缺)、老化(泛黄、变脆)、污渍(霉斑、水渍、墨水渍)、虫蛀鼠咬痕迹以及装订状况等。例如,民国时期档案因年代久远,多存在酸化、虫蛀、粘连问题。
字迹检查:判断字迹清晰度、褪色程度及遇水或有机溶剂时是否洇化、扩散、褪色,确定对字迹加固处理方式及后续修裱技术(如干托法、湿托法)。像一些早期手写档案,墨水质量不佳,字迹易受影响。
破损等级划分:严重破损档案,纸张整体强度差,霉烂、脆化、粘结严重,需采取修补、托裱技术加固修复;一般破损档案,纸张整体强度尚可,但存在多处虫蛀、粘结、破损现象,视具体情况选择托裱或修补技术;轻微破损档案,纸张整体强度较好,仅局部有残缺、破损痕迹,采用修补技术修整即可。
(二)材料与工具准备
材料准备
纸张:选择与档案原件纸质、纹理、颜色相同或接近纸张。如修复宣纸档案,选用宣纸;修复机制纸档案,选质地、厚度相近机制纸。对珍贵档案,可选用净皮棉连、云母原纸等。纸张酸碱度保持中性或弱碱性,以延缓档案纸张酸化。
粘合剂:常用小麦淀粉糨糊,自制时将小麦粉经沉淀、过滤、熬制等工序制成,确保糨糊纯净、粘性适中、无杂质,对档案纸张和字迹无损害。也可使用聚乙烯醇缩丁醛等化学粘合剂,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对档案产生副作用。
其他材料:准备吸水纸(用于吸干档案水分)、塑料薄膜(辅助展平档案、防止粘连)、丝线或棉线(装订用)等。
工具准备
基本工具:毛笔(用于涂抹粘合剂、修补细小破损)、排笔(大面积涂抹粘合剂)、镊子(夹取修补材料、整理档案)、裁纸刀(裁切纸张)、剪刀(裁剪不规则形状纸张)、棕刷(使托纸与档案粘结牢固)、喷水壶(湿润档案纸张便于展平)等。
专业设备:有条件可配备档案揭粘机(处理粘连严重档案)、恒温恒湿设备(控制修复环境温湿度)、去酸设备(对酸化档案脱酸处理)等。如修复“档案砖”时,档案揭粘机可通过冷冻、真空干燥,撑开纸张间隙,降低揭开难度。
(三)环境准备
修复工作应在专门工作室进行,室内保持清洁、安静,避免灰尘和震动。温度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控制在50%-65%,防止档案霉变、脆化。工作室应配备通风系统,及时排出异味和湿气,保证空气质量。
二、修复操作
(一)除尘消毒
除尘:先用软毛刷轻轻刷去档案表面灰尘,从边缘向中间、从上往下刷,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档案。对缝隙、折叠处灰尘,用小型吸尘器(配软毛刷头)小心吸除。如清理古籍档案时,要注意保护脆弱书叶。
消毒:采用物理消毒法,如紫外线照射,将档案放在紫外线消毒柜内,按规定时间消毒,杀灭霉菌、细菌等微生物。也可使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但需在专业设备中进行,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确保人员安全和档案不受损害。
(二)去污
污渍类型判断:确定档案上污渍是泥斑、霉斑、墨水渍、铁锈斑等。不同污渍采用不同去除方法。
去除方法
物理去污:对泥斑等较松散污渍,用软橡皮擦除或用小刀轻轻刮除,但需谨慎操作,防止刮伤纸张。
化学去污:霉斑用75%乙醇溶液擦拭,擦拭前先在档案边角测试,确保乙醇对字迹无影响。墨水渍、铁锈斑等,根据污渍性质选择合适化学试剂去除,如草酸溶液去除铁锈斑。操作时用棉球蘸取试剂,轻轻擦拭污渍处,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三)修补技术
补缺:针对残缺、虫蛀档案,选择合适补纸,用毛笔蘸粘合剂沿档案缺损边缘涂抹,将补纸粘贴在缺损处,用镊子压实,确保补纸与档案纸张贴合紧密。补纸边缘修剪整齐,使其与档案纸张边缘一致。
溜口:针对折页档案中缝磨损,在档案背面中缝处用毛笔涂抹粘合剂,贴上窄纸条(纸条纸质与档案纸张相近),用棕刷轻轻刷平,加固中缝。
添加装订线:对装订边窄小或字迹距纸边过近(1厘米以内)档案,在装订边粘贴一条宽度合适背条(纸质与档案纸张相近),便于装订且保护字迹。背条长度根据档案长度确定,粘贴时注意与档案纸张对齐。
撕裂档案修补:档案撕裂口不残缺时,先将撕裂口对齐,在撕裂处背面涂抹粘合剂,用手指轻轻按压,使撕裂处粘结牢固。对撕裂严重档案,可在背面粘贴薄纸条加固。
(四)托裱技术
湿托法:适用于字迹遇水不洇化档案。将档案正面朝下平铺在干净裱台上,用排笔蘸粘合剂均匀涂抹在档案背面,涂抹时从一端向另一端,确保涂抹均匀,无遗漏。将托纸(托纸应选用中性或弱碱性手工纸,薄厚适中、颜色浅)覆盖在档案背面,用棕刷从中间向四周轻轻刷平,赶出托纸与档案之间气泡,使托纸与档案紧密粘结。然后将托裱好档案上墙晾干,墙面应平整、光滑,可预先涂抹一层薄浆糊,便于档案粘贴。晾干时间根据环境温湿度确定,一般需1-2天。
干托法:用于字迹遇水洇化档案。先在托纸上涂抹粘合剂,涂抹均匀后,将档案正面朝上放在托纸上,用镊子轻轻调整档案位置,使其与托纸对齐。然后在档案上面覆盖一层吸水纸,用棕刷在吸水纸上轻轻刷平,使托纸与档案粘结牢固。揭去吸水纸,将托裱好档案上墙晾干。
(五)平整干燥
平整:修补或托裱后档案纸张若有褶皱,用喷水壶均匀喷水,使纸张湿润,然后用棕刷或光滑木板轻轻擀压,从中间向四周擀,将褶皱擀平。对较严重褶皱,可在湿润后用重物压一段时间,帮助平整。
干燥:将平整后档案自然晾干或放在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环境中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烘烤,防止档案纸张变脆、褪色。也可使用专门干燥设备,如恒温恒湿干燥箱,但需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三、修复后处理
(一)质量检查
外观检查:检查修复后档案外观是否平整,修补处、托裱处是否牢固,补纸、托纸与档案纸张颜色、纹理是否协调,档案边缘是否整齐。
强度检查:轻轻弯曲、拉伸档案,检查修复后档案纸张强度是否增强,是否有破损、脱胶现象。
字迹检查:查看修复后档案字迹是否清晰,有无洇化、褪色现象,确保修复过程未对字迹造成损害。
(二)装订成册
整理档案:按原顺序整理修复好档案文件,检查页码是否正确,如有缺失及时补充。
选择装订方式:根据档案厚度、重要性等选择装订方式。较薄档案可用线装法,用丝线或棉线按一定针法装订;较厚档案可采用胶装法,使用档案专用装订胶装订。装订时注意保持档案平整,装订边宽度适中,便于翻阅和保存。
装订操作:线装时,在档案一侧打孔,穿入丝线或棉线,打结固定;胶装时,将装订胶均匀涂抹在档案装订边,放入装订机中装订。装订完成后,检查装订是否牢固,档案是否平整。
(三)入库保存
将修复装订好档案入库保存,按档案类别、年代等分类存放,便于查找利用。库房保持恒温恒湿,做好防火、防盗、防虫、防霉等措施,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长期安全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