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修复工作所需耗材很多,这些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DA/T25—2022档案修裱技术规范》和《GB/T42468.4—2023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技术规范第4部分:修复操作指南》两个标准里对材料选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修裱原则。其中包含除霉材料、黏合剂、颜料、衬垫材料、纸张材料、装裱材料、函套囊匣材料、古籍装订材料、西文修复材料共九个方面的材料。
一、除霉材料
必须使用对档案无损害作用的材料,最保险的除霉材料是浓度75%的医用酒精和脱脂棉。
二、黏合剂
黏合剂是将两种材料通过界面的粘附和内聚强度连接在一起的物质。《档案修裱技术规范》对修裱用黏合剂的要求包括:
(1)化学性能稳定,不含对档案有害的物质;
(2)呈中性或弱碱性,7≤pH≤8.5;
(3)黏合度适中,黏合速度适宜;
(4)呈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
(5)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1.小麦淀粉浆糊。修裱技术用的最多的是小麦淀粉浆糊,俗称浆糊。小麦淀粉是八五小麦面粉洗掉面筋后再经过沉淀、滤干水分后研细得到的粉料。一般情况面粉的出淀粉率不低于40%。浆糊是我国传统手工修裱技术留传至今的最主要的黏合剂。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裱轴》中对浆糊有这样的论述:“凡煮糊,必去筋。”浆糊去掉面筋的重要性有两点:第一,防虫。面筋里的成分更容易生虫(面粉虫),不去筋就会增加被修档案的生虫率。第二,可逆性好。去筋后的淀粉黏度略有下降,遇水更易化解,更易揭旧,更符合可逆还原的要求,更有利于今后的重新揭裱。此外,在北方干燥地区使用小麦淀粉修裱的裱件更易舒展平整。
调制浆糊的方法有生粉对水直接煮、隔水煮和开水冲等。根据本人经验,最好用的方法是开水冲,最好的浆糊是处在生熟之间的临界点的,就是从乳白色调制到半透明状,生的没有黏度,熟透了就成凉粉砣,黏度会下降很多。
稠糨糊(浓度16%)配制方法:将干粉80g与凉水100g混合均匀,搅拌的同时倒入沸水320g(由于水壶倒水的损耗,可以在320g基础上适当增加,最多不超过350g),制成浓度为16%的稠糨糊(粉:水=1:5.25)。不同的工序,不同的载体,使用不同浓度的浆糊,根据需要稀释。
2.羧甲基纤维素。其可逆性很好,凉水直接调制即可,可以作为修裱黏合剂。其缺点是黏合度低于小麦淀粉,因此使用的浓度就需要高于小麦淀粉,因此推广度比较低。
3.无酸乳胶。适用于修裱图类档案时装杆粘接轴头、囊匣接粘、西文书籍档案书脊浆背和做书壳套壳等。
三、颜料
染纸张绫绢的材料,主要有植物染料、国画色、广告色丙烯颜料、文艺复兴蜡。
1.植物染料。有橡子碗、栗子壳、红茶、普洱茶、黄柏等植物,煮染料水染补纸。
2.国画色。国画色最基础的有12色,还有24色、32色等,本是画家画国画使用的。修裱中根据修裱档案载体颜色的需要配色,染制合适颜色的绫绢和纸。修裱工作用的最多的是藤黄、赭石、花青,少量的有用胭脂、曙红、锌钛白、石绿等。
3.广告色丙烯颜料和文艺复兴蜡。适用于西文装帧书籍档案修复,用途为旧封皮上色。
四、衬垫材料
衬垫材料起保护档案作用,破旧的档案修裱托补都需要在案子与档案之间铺垫一层衬垫材料,防止修裱后从案子上提不起来。一般修裱后垫膜和档案一起抬起,再将衬垫材料从档案上揭下来,防止破损部位断裂。还有装裱时镶边齐镶口用途,称为隔护。
材料种类:过去是需要修裱师自己制作的,用单层毛边纸或棉料棉连刷桐油的称为水油纸,托两层纸再刷桐油的是隔护。随着时代发展,塑料薄膜出现后,替代了水油纸。塑料薄膜有各种不同厚度的品种,根据档案的破损度和薄厚度确定使用何种塑料薄膜。
发展至今,有进口特薄化纤纸和无纺布,都是更好的作衬垫的材料,还有用尼龙绸作衬垫材料的。
五、纸张材料
修复选纸是非很重要的。
选纸要求:交织均匀、轻薄、柔软、不含有害杂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耐久性,具有一定强度;吸水性好、伸缩性好;呈中性或弱碱性(7≤pH≤8.5)。
纸质载体档案和纺织品载体档案修复用纸包括:补纸、托纸、褙纸、纸捻纸、环衬纸、吸潮纸等。
补纸,需根据档案载体纸张的性质薄厚颜色选配,符合适宜性原则。补纸的纸性与原档相类似,厚度与原档相近,宁薄勿厚,颜色与原档相近,宁浅勿深。颜色没有合适的需要染制。
托纸,是贴在原档背面的纸张,因直接粘连档案也称命纸,因此纸张要求更加严格。首先,一般情况无论原档是什么材质都应使用手工纸。其次,特殊的地区档案选择与原档纸张性能相一致的纸张,例如,西藏自治区属于高原干燥地区,该地区档案大多数为当地生产的以狼毒草为原料的藏纸,修裱托纸也应该选择狼毒草藏纸,才利于长久保存档案、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的要求。
手工纸分为、皮纸、竹纸、宣纸、麻纸,还有西藏制造的以狼毒草为原料的藏纸等等。
具体而言,一般薄点的档案的托纸可选用净皮扎花或净皮棉连,两面字迹需要托的档案如:脆化的报纸可选3~5克的三桠皮纸、3~5克贵州迎春皮纸、3~5克进口典具贴(无酸纸)。
一般70克左右厚的道林纸、制图纸的图纸补纸可选用纯皮纸,托纸可以选用高丽纸和重单宣。
桑皮纸档案可选用纯桑皮的温州皮。
西藏的各种藏纸档案选用藏纸做修复用纸,更适应高原干燥气候。
纸质档案的载体种类繁多,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选择。
古籍档案纸捻可用特薄桑皮溜口纸或其他薄点的纯皮纸。
一般档案裂口溜条纸都比较薄,选用特薄皮纸即可。
揭裱图类档案,其图心托纸一般选用净皮棉连或净皮单宣。
褙纸,指装裱图类档案时背后的两层或更多层的纸,一般选用棉料单宣合成,但是不要使用夹宣,因其容易造成空壳。特殊的档案有特殊的选择,如:机制纸图纸有使用托过纸的棉白布做覆褙材料。
环衬纸,是西文装帧书籍的副页,一般使用200克左右厚度的白牛皮纸,200克有色卡纸等。
吸潮纸,亦称撤潮纸,符合吸水力强的纸就可以,最初都用高丽纸,现在有专业吸潮纸(机制宣纸),还有龙须草原料的纸张等。最好不选用带字的纸张,比如报纸,因其油印的字迹可能洇到档案上。
六、装裱材料
装裱材料是装裱图类档案需要的材料,包括:生宣纸、花绫、耿绢、仿宋锦、天地杆、月牙杆、米贴、轴头轴片、别子、绦子带、扎带、铜丝、八宝带。其中的宣纸,以及黏合剂有专门的介绍,兹不赘述。
1.花绫。中国传统丝织物的一类。传统花绫一般是斜纹地组织上起斜纹花的单层暗花织物。传统的花绫图案有龙、凤、蝙蝠、花、云纹、寿字等纹样。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三中列举了26种用于装裱的绫子,如碧鸾、白鸾、碧花、姜牙、樗蒲、仙纹、方棋等。现在的花绫有冰梅、团龙、回格等等。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是白色花绫,现在有各种颜色的花绫,如果遇到特殊需要还需要自己染色。
2.耿绢。绢是一种传统的丝织品,分生绢和熟绢两种。生绢经加工捶压并上胶矾水后,可以制成熟绢。生绢适合书法和小写意,熟绢适合画工笔画。耿绢是生绢的一种,也称为真丝生绢。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不易变形,适合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艺术品和文献的装裱。常用于装裱中镶边、挂轴包首、手卷隔水、盒套内衬等用途。
3.仿宋锦。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用彩纬显色的纬锦。宋锦纹样繁复,配色典雅和谐。龟背纹、绣球纹、剑环纹、古钱套、缠枝莲,各种龙纹、朱雀等动物图案,百吉等字形图案最为常见,有大锦、盒锦、小锦等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装裱中适用于手卷包首,函套囊匣。
4.锦绫。化纤纺织的绫子,花纹与绫子基本一致。比真丝绫子厚。
5.纯棉布。用于修裱地图。
6.天地杆。包裹在立轴天头最上端和地头最下端的木杆。天杆一般是直径1cm的半圆型杆,地杆一般是直径3.5cm的圆型木杆。木料不能太硬太重,不能有虫蛀。现在有用纸做的地杆。手卷地杆直径2~3cm。
7.月牙杆。比较讲究的横披使用月牙杆,由三个半圆组成。
8.米贴。手卷的天杆叫米贴,半圆型,直径4~6mm,木料和竹子都可以。
9.轴头轴片。立轴地杆两端的装饰物叫轴头,手卷地杆两端的装饰物为轴片。自古以来轴头的材质极其丰富,有瓷器、象牙、玉、牛角、牛骨、红木、鸡翅木、黑檀木、普通木料上漆等等。
10.别子。手卷收卷时用于固定的装饰物。材质有玉、牛骨、木料、塑料等。
11.绦子带、扎带。分丝带、八宝带。丝带用于立轴横披的扎带,八宝带用于手卷扎带。
12.铜丝。用于做绦圈,俗称铜曲儿、曲儿。使用铜丝主要是避免生锈污染档案。
七、函套囊匣材料
古籍函套和锦盒囊匣属于同一类制作技术,所用材料也基本相同,包括:灰板(有1mm、2.5mm、3mm、5mm几个不同厚度,各有不同的用途),盒锦,仿宋锦,耿绢,蓝色纯棉布,厚点的白色宣纸,100克到120克的白牛皮纸,白板纸,别子,桃胶,无酸乳胶。
八、文书和古籍装订材料
包括:耿绢、绫子、色宣、单宣、纸捻、纸钉、丝线、棉线、卷皮。
九、西文修复材料
西文装订是指与中文古籍装订不相同的装订方法,也称西式装订,即俗称的精装书、平装书,还有简装书。所需材料有:蜡线、小线、麻绳、漆布、漆纸、纯棉布、麻布料、羊皮、灰板(2.5~3mm厚)、100克以上的厚白牛皮纸、100克以上的牛皮纸、100克以上厚度的有色卡纸、浆过的纱布、书堵头、无酸乳胶、文艺复兴蜡、各种色彩丙烯颜料等。
以上介绍的修复技术工作需要的各种材料,有传统的材料也有新发明的材料。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会有许多能适合档案修复技术工作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新材料。只要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都可以应用,等待我们研究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