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归档文件件号的编制是一项基础且关键的工作,它对于实现档案的科学管理、高效检索和长久保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档案管理相关政策的不断更新与完善,遵循最新政策要求进行归档文件件号编制成为确保档案工作合规性与高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依据最新政策,详细阐述归档文件件号编制的各个要点。
一、编制原则
1.唯一性原则
这是归档文件件号编制的核心原则。在同一全宗内,每一份归档文件都必须对应一个独一无二的件号,不得出现重复。无论是纸质文件、电子文件还是其他特殊载体的文件,其件号都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例如,在一个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中,所有年度、所有门类的文件件号都不能重复,哪怕是不同科室形成的内容相近的文件,也需分配不同的件号,以保证每份文件在档案体系中的精准定位。
2.系统性原则
件号的编制应与档案的分类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通常,件号会包含全宗号、年度代码、保管期限代码、机构(问题)代码以及顺序号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编码系统。以某企业档案管理为例,其全宗号代表企业在档案管理体系中的特定身份,年度代码明确文件形成的年份,保管期限代码区分文件的保存时长(如永久、30 年、10 年等),机构(问题)代码反映文件产生的部门或所属问题类别,顺序号则是在前面几个要素确定后的流水编号。通过这样的系统组合,文件件号能够清晰地展现文件在整个档案体系中的位置和归属。
3.稳定性原则
一旦确定了件号编制规则,在较长时间内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改。这是因为件号不仅用于当前的档案整理和检索,还涉及到档案的长期保管和后续利用。如果频繁变动件号编制规则,会导致档案检索路径混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可能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例如,某政府部门在过去几年一直采用一套稳定的件号编制规则,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时,能够顺利地将原有纸质档案的件号对应到电子档案系统中,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平稳过渡和高效利用。
二、编制方法详解
1.全宗号的确定
全宗号是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用于区分不同的档案全宗。对于一个单位而言,其全宗号由所在地区的档案馆按照一定规则统一分配,且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保持不变。例如,在某省的档案管理体系中,省级机关单位的全宗号由省档案馆统一编制,以字母 “J” 开头加上若干位数字组成,市级机关单位的全宗号由市档案馆编制,以字母 “S” 开头加上数字。全宗号是件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定了文件所属的档案集合范围。
2.年度代码的标注
年度代码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文件形成的公元纪年。如 2025 年形成的文件,其年度代码即为 “2025”。对于跨年度形成的文件,按照最新政策规定,一般以文件办结日期所在年度为准。例如,一份从 2024 年底开始起草,2025 年初正式发布并生效的政策文件,其年度代码应标注为 “2025”。这一规定有助于将文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有序排列,方便后续按年度进行档案的统计和查询。
3.保管期限代码的设定
保管期限代码用于标识文件需要保存的时间长度,常见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 年、10 年等,分别对应不同的代码。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相关标准中,一般规定永久保管期限代码为 “Y”,30 年保管期限代码为 “30”,10 年保管期限代码为 “10”。各单位在进行件号编制时,需严格按照文件的实际保管期限准确标注代码。例如,一份涉及单位核心业务且具有长期查考价值的合同文件,经鉴定应永久保存,那么在编制件号时,其保管期限代码就应为 “Y”。
4.机构(问题)代码的运用
机构(问题)代码主要反映文件产生的内部机构或所属的问题类别。对于设有多个内部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机构名称的首字母或特定缩写来编制代码。如办公室的代码可设为 “BGS”,财务科的代码设为 “CK”。对于一些没有明显机构区分或者按照问题分类管理的档案,可根据问题类型编制代码,如人事问题代码设为 “RS”,业务项目问题代码设为 “XM” 等。通过机构(问题)代码,能够快速将文件按照来源或主题进行分类,提高档案检索效率。
5.顺序号的编排
顺序号是在前面各项代码确定的基础上,对同一类文件进行的流水编号。顺序号一般从 “001” 开始,按照文件归档的先后顺序依次递增。例如,在某单位 2025 年度永久保管期限且由办公室形成的文件中,第一份归档文件的顺序号为 “001”,第二份为 “002”,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顺序号在同一全宗、同一年度、同一保管期限、同一机构(问题)类别下不能重复,且应连续编排,中间不得出现跳号现象。
三、编制流程与实际操作
1.文件分类与鉴定
在编制件号之前,首先要对文件进行分类和保管期限鉴定。按照文件的形成来源、内容主题等因素,将文件归入相应的类别,如行政类、业务类、财务类等,并依据相关规定确定每份文件的保管期限。例如,某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年度末对全年的财务报表、记账凭证等文件进行整理,将财务报表确定为永久保管,记账凭证确定为 30 年保管,并分别归入财务类档案的相应子类别中。
2.确定件号各要素
根据文件分类和鉴定结果,依次确定件号的各个要素。如对于一份 2025 年由市场部形成的、保管期限为 30 年的业务推广方案文件,其全宗号假设为 “Q - 001”(该企业在档案馆的全宗号),年度代码为 “2025”,保管期限代码为 “30”,机构代码为 “SCB”(市场部代码),在市场部 2025 年度 30 年保管期限文件中,若此为第 5 份归档文件,则顺序号为 “005”。
3.编制完整件号
将确定好的各个要素按照规定的顺序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件号。在上述例子中,该文件的件号即为 “Q - 001 - 2025 - 30 - SCB - 005”。在实际操作中,可使用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件号的生成和管理,软件能够自动按照预设规则组合件号,并确保其唯一性和准确性。对于手工编制件号的情况,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仔细核对每个要素,避免出现错误。
4.标注件号
将编制好的件号标注在文件的指定位置。对于纸质文件,一般在文件首页的右上角加盖档号章,并在档号章内填写件号。档号章的格式和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填写的字迹要清晰、工整。对于电子文件,可在文件的元数据中添加件号字段,并将生成的件号准确录入,以确保电子文件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准确标识和检索。
四、注意事项
1.新老文件衔接
在实施新的件号编制规则时,可能会涉及到对以往已归档文件的管理。对于老文件,若原有的件号体系与新规则差异较大,可考虑在不改变老文件原有件号的基础上,建立新老件号的对应关系索引,以便在查询和利用时能够顺利关联。例如,某单位在 2025 年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升级,采用了全新的件号编制规则,对于 2025 年之前已归档的文件,在新系统中建立了一个对照表,记录老件号与新件号的对应信息,确保档案利用的连续性。
2.特殊文件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载体的文件,如照片、录音录像等,其件号编制同样要遵循上述原则,但在标注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照片文件可在照片背面或相关的照片说明文档中注明件号,录音录像文件则可在文件的命名或相关元数据中添加件号信息。此外,对于联合发文、文件附件等情况,应根据具体规定准确编制件号。联合发文时,一般以主办单位的件号编制规则为主,在件号中体现联合发文单位的相关信息;文件附件若与正文紧密相关,可与正文共用一个件号,在备注中说明附件情况。
3.定期检查与维护
件号编制完成后,并非一劳永逸,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件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特别是在档案的日常借阅、归还以及系统迁移等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件号错误或丢失的情况。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例如,每月对档案库房中的部分档案进行抽检,核对件号与实际文件内容是否一致,每季度对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件号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校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遵循最新政策要求进行归档文件件号编制是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通过明确编制原则、掌握编制方法、规范编制流程并注意相关事项,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为档案的长久保存和高效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归档文件件号编制工作,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档案管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