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订的核心原则
归档文件的装订需遵循**“保护原件、便于查阅、利于保存、统一规范”**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保护原件优先
装订过程中需最大限度减少对文件纸张、字迹的损伤,避免使用可能引发化学反应的材料(如酸性胶水、易锈蚀金属物),防止纸张脆化、字迹褪色或扩散。对于脆弱文件(如泛黄纸张、手撕边缘文件),需先进行加固处理再装订。
稳固性与完整性
装订后文件页次需固定,不得出现松动、脱落或页序错乱,确保文件作为一个完整单元(如一件文件)的整体性。页与页之间需紧密贴合,避免折叠、卷曲导致的查阅障碍。
便于查阅与利用
装订方式需保证文件可完全展开,页面内容(包括天头、地脚、左侧、右侧边缘)无遮挡,尤其需露出页码、签章、批注等关键信息。同时,装订后文件应便于复印、扫描等数字化处理。
符合长期保存要求
选用的装订材料需具备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抵抗温湿度变化、氧化、虫蛀等环境因素影响。国际档案界通常要求装订材料的保存寿命不低于50年,重要档案需达到100年以上。
统一性与规范性
同一全宗(如同一单位、同一部门)的归档文件需采用统一的装订方式、装订位置和装订材料,确保档案外观整齐、管理规范,便于后续整理、上架和检索。
二、装订前的准备工作
装订前的预处理是保证装订质量的关键环节,需完成文件排序、页码编制、去除异物、修补加固等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文件排序与编页
确定页序逻辑
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装订(“件”的定义: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如一份请示与对应的批复为一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原件与复印件为一件)。每件文件需按以下顺序排列页次:
正文在前,附件在后;
原件在前,复印件在后;
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
回复性文件在前,请示性文件在后;
有文件处理单的,处理单在前,正文在后。
页码编制规范
页码位置:统一标注在文件每页正面的右上角(空白页可不编页码),若文件右侧有装订线,页码需避开装订线区域(距边缘1.5-2cm为宜)。
页码格式:使用阿拉伯数字(1、2、3……),手写页码需用黑色或蓝黑色墨水笔,字迹清晰;批量文件可采用打码机打印,避免使用易褪色的圆珠笔、铅笔。
连续编号:每件文件从首页开始连续编页,不得跳号、重号,若文件有多页纸张粘连(如信封、折叠页),需展开后按实际页数编页。
(二)去除异物与清洁处理
拆除原有装订物
对于已装订的文件(如用订书钉、回形针、大头针、绳线装订的文件),需先拆除原有装订物,避免金属物锈蚀污染文件或绳线老化断裂。拆除时需使用工具(如起钉器),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纸张;若订书钉生锈粘连,可用少量酒精湿润后轻轻剥离。
清除污渍与杂物
去除文件上的胶带、贴纸等粘性物品,若粘连紧密,可用无酸胶带覆盖后小心揭除,避免纸张表层脱落;
清理文件中的纸屑、灰尘,可用软毛刷轻轻扫净,或用吸尘器(低档位)距离文件10cm以上吸附;
对于有油渍、水渍的文件,若污渍未干燥,需先自然晾干(避免暴晒),再进行处理,严禁用湿布擦拭。
(三)文件修补与加固
破损文件修补
纸张撕裂:若撕裂处无文字,可用无酸浆糊或档案专用修补纸沿裂口粘贴;若撕裂处有文字,需用透明无酸胶带从背面粘贴,确保文字不被遮挡。
缺角或边缘磨损:用与文件纸张颜色、厚度相近的无酸纸裁剪成合适形状,覆盖缺损部位,从背面粘贴加固,粘贴面积需大于缺损面积1-2mm。
脆化纸张:对于严重脆化(一折即碎)的文件,需先进行脱酸处理(使用档案专用脱酸剂),再用无酸衬纸包裹后装订,或采用盒装方式替代装订。
折叠文件处理
对于折叠的文件(如A3图纸、报表),需先展开,若长期折叠导致折痕脆化,需在折痕处涂抹少量无酸浆糊,轻轻抚平后压平(可夹在重物下24小时);
大幅面文件需折叠成与归档文件盒尺寸一致(通常为A4幅面,297mm×210mm),折叠时需保证文字方向正确,天头在上、左侧为装订边,折叠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避免折痕处纸张疲劳破损。
三、装订材料的选择标准
装订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档案的保存寿命,需符合“无酸、稳定、耐久、可逆”的要求,禁止使用酸性、易腐蚀、易老化的材料。常用装订材料及选择标准如下:
(一)装订线与绳
棉线/亚麻线
适用场景:传统线装(如三孔一线装订),适用于页数较多(10页以上)的文件。
质量要求:选用无酸处理的纯棉线或亚麻线,直径0.5-1mm,强度高、不易断裂,避免使用化纤线(易老化)或有颜色的线(可能褪色污染文件)。
尼龙绳
适用场景:页数较少的文件,或需要频繁查阅的文件。
质量要求:需选择archivalgrade(档案级)尼龙绳,具备耐酸碱、抗老化特性,避免使用普通尼龙绳(含增塑剂,易硬化断裂)。
(二)装订夹与装订钉
不锈钢订书钉
适用场景:页数较少(10页以内)的文件,操作便捷。
质量要求:必须选用304或316型号不锈钢钉(防腐蚀性能强),禁止使用普通铁制订书钉(易生锈)。
无酸纸封套与文件夹
适用场景:脆弱文件、照片、图纸等特殊载体文件。
质量要求:封套和文件夹需采用无酸(pH值7.0-8.5)、无lignin(木质素)的纸张制作,避免使用含荧光增白剂的材料(加速纸张老化)。
档案专用胶
适用场景:粘贴文件附件、修补纸张(需配合修补纸使用)。
质量要求:选用无酸动物胶或聚乙烯醇(PVA)胶,禁止使用普通办公胶水(含酸性成分)或浆糊(易滋生霉菌)。
四、装订方式与操作流程
根据文件页数、载体类型及保存需求,归档文件常用的装订方式包括线装法、不锈钢钉装法、胶装法及特殊载体装订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线装法(推荐用于长期保存的重要文件)
适用范围:页数10页以上的文件,或需要频繁翻阅的文件。
工具准备:打孔器(或锥子)、棉线/亚麻线、剪刀、直尺。
操作步骤:
定位打孔:将文件对齐,左侧边缘留出2-2.5cm装订边,用直尺在装订边距上、下各2.5cm处及中间位置标记3个打孔点(呈直线分布,间距均匀);
打孔:用打孔器在标记点打孔,孔径约3mm,确保穿透所有纸张,孔位整齐无歪斜;
穿线装订:将线从中间孔穿入,两端分别从上下孔穿出,在文件背面交叉后绕回正面,形成“活结”(便于日后拆线修复),最后在中间孔处打结,剪去多余线头(留1-2cm防止松脱)。
注意事项:线的松紧度需适中,过紧易导致纸张变形,过松则文件松动;装订后需检查所有页面是否平整,无褶皱、卷曲。
(二)不锈钢钉装法(适用页数较少的普通文件)
适用范围:页数10页以内的文件,如通知、便函等。
工具准备:10号或12号不锈钢订书机、起钉器(备用)。
操作步骤:
对齐文件:将文件左侧边缘对齐,装订边留出1.5-2cm,用夹子临时固定;
订书位置:在文件左侧距上边缘2cm、距下边缘2cm处各订一枚订书钉,或在中间位置订一枚(页数5页以内),订书钉需穿透所有纸张,钉脚在文件背面平整展开(避免翘起划伤其他文件);
检查:用手轻拨文件页,确认无松动,钉脚无外露锐角。
(三)胶装法(适用固定页数且无需频繁拆页的文件)
适用范围:页数5-20页的文件,如报表、手册等,且后续无需添加或删减页面。
工具准备:档案专用胶、毛刷、重物(如压书机)。
操作步骤:
涂胶:将文件左侧装订边对齐,用毛刷在装订边均匀涂抹一层薄胶(厚度约0.5mm),避免胶量过多溢出污染页面;
压实:将文件竖立,装订边朝下,用重物压实(压力均匀,约5kg),放置24小时至胶完全干燥;
加固(可选):对于页数较多的文件,可在装订边外侧粘贴一条宽2cm的无酸纸胶带,增强牢固性。
注意事项:胶装文件需在干燥后再进行归档,避免潮湿环境导致胶水霉变;胶装方式可逆性差,不建议用于需要频繁修改或拆页的文件。
(四)特殊载体文件装订法
照片档案
需采用无酸照片角(纸质或塑料材质)固定在无酸卡纸(A4幅面)上,照片角仅粘贴照片的两个对角(便于日后取下),卡纸左侧按普通文件装订方式处理;
禁止将照片直接粘贴在纸张上(避免胶水腐蚀照片),或用回形针、订书钉固定(防止划伤照片表面)。
图纸与大幅面文件
折叠后尺寸需与归档文件盒一致(A4或A3),折叠边需为左侧装订边,折叠处需用无酸纸包裹防止磨损;
对于超长图纸(如工程图纸),可采用卷装方式,在卷轴两端加装无酸纸保护套,标注文件编号后放入专用档案柜。
信封与实物文件
信封需展开铺平,若内有物品(如票据、卡片),需取出单独整理后与信封一起装订,或放入透明无酸袋中附于文件后;
实物(如徽章、样品)需用无酸纸包裹,标注对应的文件编号,单独存放于专用盒中,与相关文件建立关联索引。
五、质量检查与常见问题处理
(一)质量检查要点
完整性:每件文件页次完整,无缺页、重页,页码连续且清晰可辨。
牢固性:装订后文件无松动、脱落,线装的线头打结牢固,钉装的钉脚平整,胶装的粘合处无开裂。
规范性:装订位置统一(左侧装订边),页边距符合要求(天头≥2cm,地脚≥2cm,左侧≥2.5cm,右侧≥1.5cm),无遮挡文字、印章、页码等关键信息。
清洁度:文件无污渍、杂物,无残留金属装订物,修补处平整自然,不影响阅读。
(二)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页码错误:若发现页码跳号、重号或漏编,需拆除装订物,重新编页后再次装订,原错误页码需用无酸涂改液覆盖(仅限空白处),禁止直接涂改文字区域。
装订物松动:线装文件松动可重新穿线加固;钉装文件松动需拆除旧钉,更换新的不锈钢钉重新装订;胶装文件开裂需补充涂胶后压实晾干。
纸张褶皱:装订前需将褶皱纸张平铺,用重物压平(24小时以上),若褶皱处有文字,禁止强行拉伸,可在背面用无酸胶带轻轻固定。
文件过厚(50页以上):过厚文件需拆分装订(按内容逻辑分为若干件),每件页数不超过50页,拆分后需在每件文件首页注明“共X件,第X件”,确保整体性。
六、装订后的管理与注意事项
暂存要求:装订完成的文件需放入临时档案盒中,避免堆积受压,暂存环境需保持干燥(相对湿度45%-60%)、通风,远离阳光直射、热源及腐蚀性气体(如甲醛、二氧化硫)。
交接记录:装订工作完成后,需填写《档案装订交接表》,记录文件编号、件数、装订方式、操作人员及日期,确保责任可追溯。
定期检查:对于已归档的文件,每3-5年需抽查装订质量,重点检查金属装订物是否锈蚀、线绳是否老化、胶水是否霉变,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数字化配合:装订后的文件需便于扫描数字化,若采用线装或钉装,需确保扫描时页面可完全展开,无阴影遮挡;胶装文件建议在扫描后再进行装订,避免反复翻阅导致粘合处开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