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面有几样材料很容易误判自己具有干部身份,像《干部履历表》、《干部调动介绍信》、《报到证》、《干部任免审批表》等。
很多人认为自己档案里面有上述材料中的一样,就应该具备干部身份。其实这个是有认知误区的,上述几样材料是无法确认干部身份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样一样的分析!
一、档案里有《干部履历表》不代表具有干部身份
按政策要求,工人填《职工履历表》,干部填《干部履历表》。如果我不具备干部身份,单位怎么会让我填《干部履历表》呢?这个疑问并没有错,前提是建立在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认真细致的基础上的。
首先,单位是否认真核实过每个人的档案材料,并且准确识别出哪些是干部,哪些是工人。至于如何确认干部身份,我之前写过详细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看。
其次,是否将《干部履历表》准确无误的发放给每一个干部,而没有误发给工人。
再次,《干部履历表》在填写完后,人事档案人员是否逐一核实过,有没有漏网之鱼。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由于以上三个原因,部分工人误填了《干部履历表》。
二、档案里面有《就业报到证》不代表具有干部身份
在2023年取消就业报到证之前,国家统招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全日制毕业生,具备干部身份的资格,但是要想取得干部身份,必须有两个前提。
1.办理了就业报到证,并且归入人事档案;
2.在报到证开出满一年后,要在有人事权的单位做转正定级。具有人事权的单位有: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包含各级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公共管理服务机构),国有企业。
毕业生要认定干部身份,人事档案里面《报到证》和《转正定级表》二者缺一不可。
三、《干部调动介绍信》不代表具有干部身份
这个分很多个体情况,我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
2006年后进入事业单位,除人才引进和退役军人安置外,逢进必考!但是依然有不少人,通过家里的资源在没有参加考试的情况下,违规进入了事业单位。其中不少人就是通过虚构调动,然后进入事业单位并且纳编。像这部分人的档案里面通常有《干部调动介绍信》。那你说这类人员具有干部身份吗?
四、《干部任免审批表》不代表具有干部身份
《干部任免审批表》分两类,一个是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任免需要填《干部任免审批表》。一个是源于2014年的档案专项审核,需要填《干部任免审批表》。这两个表具有本质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