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干部身份的认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搞组工工作和人事工作的人员,一定要认真审核人事档案里面的干部认定材料?要有理有据有文件,既不能刁难那些提拔,调任,调动的人员。也不能模糊概念,广开方便之门。
在进行档案专项审核的时候,重点考察三龄两历一身份,这个一身份就指的干部身份,可见干部身份的重要性。
获得干部身份有哪些途径?档案里面必须有哪些材料才能认定干部身份?
一、以工转干,以工代干
2001年以前,可以通过以工转干获得干部身份。人事档案里面必须有《吸收录用干部审批表》。如果没有,不论你补办多少材料和证明,都无法认定干部身份。
随着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2001〕88号发布。严格执行不准“以工代干”、“转干”的规定。那么以工代干就成为了历史。如果某人的人事档案里面有2001年以后的《吸收录用干部审批表》,那么要么作假,要么违规办理。干部身份是不能认定的。
二、聘用制干部
2006年7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颁布后,基本上停止聘用制干部审批。那么在这个时期之前的聘用制干部,人事档案里面必须有《聘用制干部审批表》。关于聘用制干部在聘期之外是否具备干部身份,目前在组织部门是有一定争议的,按通用法则,聘期内承认干部身份,聘期外不承认干部身份。
三、具有中专以上统招学历的全日制毕业生分配
统招的中专以上毕业生,人事档案里面有就业报到证(2000年以前叫就业派遣证)和转正定级表的,可以确认干部身份。
这里强调一下,那些毕业后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把档案托管在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并且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的,只要在人才服务中心按期办理了转正定级,同样可以确认干部身份。
四、部队转业的干部
在部队已经提干的转业军人,人事档案里面要有《部队转业审批表》
五、考取公务员
通过公务员招考考进去的,人事档案里面必须有《公务员录用审批表》
六、通过选举成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通过五方面人员选举成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对干部身份认定争议最大的几类人员
一、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转岗后是否具有干部身份
事业单位转岗不转身份,工勤人员转到管理岗或者专技岗后,依然是工人身份。
我们来看政策,各省份印发转岗的方案几乎都提到一点,即转岗申请时,通常需要满足距离转岗国家规定的所聘岗位法定退休年龄满10年以上。
这句话主要针对女工人,因为女工人(50岁退休)在管理岗工作满10年后,可以按照管理岗的55岁退休,可见工人就算在管理岗,本质还是工人身份。
二、考取事业单位,转正定级的时候定的管理岗或者专技岗,是否就说明具有干部身份。
从2006年开始,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制,淡化干部身份。
这个问题的争议源于两部分
第一部分:大概在2019年前后,一些地方的事业单位招聘开始面向非全日制学历(成人教育,自考,电大,网络教育等等),由于这些人毕业后,是没有就业报到证的,所以即使考上事业单位,转正定级之后,干部身份也无法认定。
第二部分:毕业多年的往届全日制学历毕业生,由于错过办理就业报到证的时间,考上事业单位后,档案里面也没有就业报到证,导致在认定干部身份的时候,出现争议。
三、填写过干部履历表或者干部任免审批表是否就说明具有干部身份。
填写过《干部履历表》或者《干部任免审批表》是否就说明具有干部身份。这两个表肯定不能与干部身份等同,因为一些单位的人事和档案管理人员处理不规范,或者一些历史的原因,部分工勤人员在填写履历表的时候,错误的填了干部履历表。
四、部队非军官专业到事业单位后,安置的管理和专技岗是否就是干部身份。
部队非军官转业到事业单位工勤岗后,后期通过读高职或者大专全日制学历后,是否可以算干部身份。这个群体非常庞大,涉及到很多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今天不详细讨论,只讲结论。如果在部队没有提干,转业之后,安排进事业单位的,不论安置的管理岗还是专技岗,都是工人身份。那么这部分安置后确认是工人身份的人员,后期通过读高职或者大专全日制学历,并且办理了就业报到证,是否可以算干部身份。目前来讲,除非以新取得的大学学历重新参加考公考编,否则依然只能认定工人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