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档案问题影响干部使用的常见情况,无非是三大块,即档案内容是否真实、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档案信息是否一致。
那“档案材料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合理”又是怎么回事?它也会影响干部使用?
一、首先了解一下,这个概念来自哪里?翻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系列问答的第三十条:必须严格审核考察对象的干部人事档案,查看档案材料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影响干部使用的情形等。
即:档案材料记载内容之间如果有问题,会出现两种情形:
(一)关联性不合理的情形
(二)有影响干部使用的情形
二、档案材料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什么意思?
档案材料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指档案中各项信息、内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时间连续性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在时间上必须是连续的,从而使得干部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是完整的。如果有断开的情况,必须标注出来,譬如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就是待业状态,在简历中记载为“待业”。连续性还包括不允许重叠,如上学的时候,也在工作,就有吃空饷的嫌疑。
(二)逻辑合理性
档案材料记载内容在逻辑上应该合理,如干部提拔晋升应当是优中选优,不能存在考核不合格,或者处分期未过等,却获得提拔晋升的情形。
(三)材料相关性
档案材料中记载的内容必须是情况一致,相互关联的,如不同材料之间的记载必须一致,不能在A材料中记载入学时间是1999年,而B材料同一时间段,记载入学时间是2001年。
同理,也不能出现在A材料记载上学的学校是XXX一中,同一时间段,B材料记载上学的学校却是XXX二中。
(四)政策遵循性
档案材料应当符合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如干部选拔任用、职务晋升应该要符合任职年限、符合学历要求。档案材料应当反映出这些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
三、关联性的具体体现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龄信息
三龄,尤其是个人信息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必须一致,明确档案是本人的,避免出现盗用他人档案的情形。
(二)两厉信息
学籍材料必须与个人的学历水平相匹配,避免出现材料是研究生文化程度,却不具备应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样的,个人的职务职称也应该能体现其工作能力与水平。
(三)考核鉴定
年度考核、工作鉴定等应当体现出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情况。
除此以外,政治表现、奖惩情况,也应该材料与真实情况一致。避免出现不是党员身份,却是党组成员的情况等等。
总的来说,信息相关性一致,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信息矛盾、逻辑混乱的情况。
四、关联性不合理的后果是什么
不合理,说明有造假的嫌疑,造假嫌疑在未调查核实清楚之前,只能暂缓提拔交流的程序。严重者还可能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五、如何避免情况发生
真实、真实、真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填写个人情况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真实情况填写,避免为了简历好看,故意修改、删减或者添加某些信息。
作为组织人事部门,也应加强对档案材料的审核,把好档案“入口关”,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