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干部是否在管理权限内
(一)避免张冠李戴,同名同姓,或者是曾用名
1.按干部管理权限,核定干部档案材料是否属于管理范围,禁止随便接收个人材料,譬如有的组工干部交过来的材料,主体是单位的劳派人员、临时工、工勤人员等,这些人的档案未必保管在此。
2.出现同名同姓的干部,需要核实是否为同一个人,尤其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名字,如张伟、王伟等,虽然名字一样,但是材料内容可能属于另外一个人(出现这种情况是指一个单位有两个王伟,一个是临时工,一个是正式员工,组工干部错把临时工材料拿来交了)。
3.干部档案材料填写了曾用名,与档案的名称不一致;或者出现名字同音、笔画相似等情况,需要做具体的鉴别,如“某晓某”材料写成“某小某”,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再如,“某某辉”材料被写成“某某晖”,实际上也是同一个人,可能是工作人员疏忽造成。
(二)避免干部人事档案未寄到由于上一个单位未及时转递档案到现单位,但是现单位已经制作了新的材料,容易出现档案材料已到,个人档案仍未到的情况。需要及时与干部调配部门核实档案转递情况,催促尽快寄出档案,在接收档案后,及时将散件材料归入个人档案。
(三)避免干部人事档案已经转走与(二)相反,个人档案已经转走,但是单位形成的档案材料迟迟未归档,或者忘记归档了,这时需要单位亲自送材料到新单位,如果不分情况,老单位随便接收,很容易造成材料滞留在老单位,而新单位却因为缺少此份材料不断催促干部本人补交材料,造成资源浪费。
二、看材料是否属于归档范围
并非所有的档案材料都需要,只有十大类的材料才需要归档,十大类内容在此不做详细描述。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有:
(一)文书档案、诉讼档案;
(二)内容重复的材料;
(三)属于个人保管的档案,如毕业证书、病例、信件等;
(四)手续不全、不完整、未处理完毕案件、不真实的材料;
(五)没有签字盖章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材料;
(六)如来源不明、虚假伪造材料。
三、看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一)主要查看每次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存在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的情况。如经过了档案专项审核认定,也已经对“三龄两历一身份”作出认定,但干部依旧填写认定前的信息,这属于填写不准确。
(二)某些不能作为认定依据的材料。如学历材料,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研究生学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大专证书班、民办高校的学历证书、缺四部委盖章的《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等等。(以上都可以作为培训材料归档,但是不能作为学历材料归档)
四、看材料是否办理完毕
归档的材料必须是制作、办理完成的材料,正在办理或者没有结论的档案材料禁止归档。如《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表、工资表等,表彰材料等,必须要有填表人签名及审批机关盖章。
五、看材料是否齐全完整
(一)档案材料应该是成套的、系列的。如果是成套的材料,不能只是单独地存某一份材料(除非是追补材料)。鉴别材料的时候,认真核实是否存在材料不全的情况,如学历学位材料必须要成套,在职学历还需要有认证报告和单位的学历学位审定通知;任免材料,除了任免表、考察材料,如果是干部管理权限发生变化的,还需要有任前审核登记表;党员材料,除了入党志愿书,还需要有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培养教育考察材料等。这些材料都必须是系统的,成套的,不能简单的存其中某一份材料。
(二)如果交的是单份材料,需要查看该份材料是否有缺页,是否有地方未填写,是否存在字迹模糊、材料破损等情况。
六、看手续程序是否完备
(一)从形成的角度来看
1.组织人事部门形成的材料
如干部任免审批表、工资表、奖励证书、政审材料、处分材料等,该填写的信息要填写清楚,该签名盖章的地方要签名盖章,手续完备才可以存档。
2.个人直接形成的材料
如自传、入党申请书、入团申请书,信息要填写准确,不能出现矛盾情况,如2000年入党申请书上的描述出现科学发展观,那肯定是不允许的,因为2003年才提出科学发展观。另外,个人直接形成的材料必须要有本人签名、手印或者盖章、形成时间等。
3.个人填写,然后组织审查批准的材料
如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表、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入党志愿书、奖励表彰审批表、劳动合同等材料,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后,签字署名,交单位鉴别核实,确认信息准确后,对材料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才可以归档。
4.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
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除了有签字盖章外,还需要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方便后来者核实信息。
(二)从材料形成的程序来看
许多材料填写后,必须要经过组织的审核,而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才可以完成相应的手续。如入党志愿书,预备期填写完毕后,需要一年后办理转正程序;公务员录用材料,在首次录用一年后办理转正程序;离开公务员队伍,公务员登记表需要注销材料;处分材料在过了处分期后,需要及时归档解除处分材料。
以上材料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材料形成有一个时间滞后,因此在接收材料时候,要特别注意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相应的手续,尤其是入党,如果一年后,没有及时转正,有入党程序不当的嫌疑。
七看材料是否涂改造假
(一)涂改材料主要表现在涂改个人的“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一般来说,涂改是基于某种利益而进行,如年龄越改越小,工龄和党龄越改越大,学历越改越高,工作经历越改越丰富。
(二)查看是否存在通过各种途径将伪造的学历学位、干部身份、党员身份、劳动合同等材料归入个人档案。判断造假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纸张新旧程度、笔迹、落款名称、时间节点、材料格式、验证或者审定通知等方法来判断。
八、看材料归档是否及时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材料形成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审核材料,在材料形成后1个月内主动向相应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移交。
在鉴别核实档案时,需要查看是否归档时间已超时限。 |